龚巧玉、龚家龙、虞中仁、和谐格格、陈波带队走进联合国献礼联合国80周年庆典

全美电视10月24日纽约报道,为庆祝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世界和谐基金会成立20周年以及全球水联盟成立10周年,世界和谐基金会携手全球能源智库及青少年领导力与发展组织,今天隆重举办以“和谐·和平·共生——共建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的纪念庆典暨高峰论坛。来自五大洲的政要、外交官、科学家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联合国总部外交会议厅,共同回顾联合国的辉煌历程,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未来。

联合国生态生命科学院中国分院院长、世界和谐基金会共同主席龚巧玉院士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全球协作在应对生态与公共卫生挑战中的关键意义。

龚巧玉指出:“地球是一个精密的生命共同体。从亚马逊雨林的碳汇能力到跨境河流的生态健康,都提醒我们——唯有合作、共享与联合行动,才能让地球重现生机。”

龚巧玉院士代表全球能源智库与世界和谐基金会,向联合国捐赠价值300万美元的环保监测船“共工和谐号”。该船配备先进的水质与空气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纽约至加勒比海区域的生态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数据库,为全球气候治理与生态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龚巧玉院士还介绍了全球水联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该联盟建立了《全球饮用水功能标准体系》,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水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该联盟与多国科研机构联合绘制的《全球淡水生态图谱》,为跨境水资源协作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在新能源领域,全球能源智库研制的“和平号”氢能科研船实现零碳航行,其技术标准已被国际海事组织纳入《绿色船舶建造标准》,成为全球碳中和行动的创新典范。

中国海外发展协会双碳委员会理事长龚家龙在会上提出,以“生态修复 + 能源开发 + 产业升级 + 文化振兴”的模式,将荒漠化地区转化为绿色能源基地。

龚家龙还以新疆麦盖提县为例,介绍了当地通过治沙造林与光伏制氢,实现了生态恢复与能源转型的双赢,为全球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龚家龙还倡议,各国共同推动“千基地计划”,力争到2030年前为5000万人提供绿色电力,创造上百万个绿色岗位,携手构筑“绿色与和平共荣的能源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龚巧玉院士在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科学院副主席黄正明博士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宇宙组织成功申请将中国古代水神“共工”命名为国际行星名称“共工星”。这一成果在全球竞标中脱颖而出,不仅弘扬了东方生态智慧,也为中国春节被纳入“世界农历新年”奠定了良好文化基础。

“共工和谐号”与“共工星”的诞生,标志着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在科技、人文与环保领域合作的新高度,象征着中西文明在和平与和谐中的交融共生。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联合国八十年和平与发展的礼赞,更是全球民间力量携手推动绿色文明的新起点。回顾二十五年前,从第一批走进内蒙古治理沙漠的和谐基金会成员——和谐格格、虞中仁、陈波,到如今的龚巧玉、龚家龙、龚云定,他们的故事正诠释着“从荒漠到绿洲,从能源到和谐”的时代精神。

活动主办方世界和谐基金会、全球水联盟、全球能源智库共同承诺,将继续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联合国的下一个八十年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